传承上海之根历史文脉 提升文明松江文化软实力

2017-02-11 16:57:14 作者:注册松江公司

在市规土局日前公布的全市44处历史风貌保护区中,松江仓城、松江府城、泗泾下塘位列其中——这是我区精心保护历史文脉、用心留存文化记忆的一项成果。
  去年以来,我区全力推进人文松江建设,把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好老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举措,全面启动了松江仓城、松江府城、泗泾下塘等历史风貌区保护和利用工作。
  中山西路,位于松江老城西部永丰古街区,明清两代是储粮重地,米业兴旺,漕舟云集,水运繁忙,是松江府最大的税粮仓储所,有“仓城”的美誉。2005年,占地面积66公顷的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被列入《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沪杭铁路以北、乐都路以南、花园浜路以东、西林路以西的区域被列入风貌区范围,集中分布了以杜氏雕花楼、费骅宅、葆素堂、杜氏宗祠和赵氏宅为代表的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和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是一个较完整的具有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展现了松江作为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的历史风貌。
  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我区启动了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开发。目前,中山西路周边的部分里弄已还原成清水、白墙、黑瓦的古镇风情,并将对120多处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充分整合利用,展示四鳃鲈鱼、庄泾船拳、明清家具文化、顾绣、传统小吃等松江特色文化。今年,根据住建部提出的要求,本区将对该区域原有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十三五”背景下的发展要求和趋势。除前期完成的王氏宅、灌顶禅院等8处文物建筑,目前正在修缮的为徐氏当铺,计划年内完工,还将梳理安排其余的修缮计划。依据新的修规,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做到新老建筑充分融合,充分体现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建成集生态、旅游、文化、休闲、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型历史文化保护风貌区。
  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一同进行保护和利用的,还有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和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其中,松江府城位于老城东部,环城路以南、通波塘以东、松汇路以北、方塔路以西的区域内,该地保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塔,市文物保护单位明砖刻照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以及其他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十余处,区内有历史名校松江二中、文物园林方塔园、历史文物收藏机构松江博物馆等。泗泾下塘风貌区位于泗泾镇江川路以东、沪松公路以北、泗泾港两侧区域内,这里黛瓦粉墙,具有浓郁的古朴风韵。2005年经市政府批准,古镇泗泾港两侧15.52公顷区域范围划定为泗泾下塘街历史文化风貌区,2013年泗泾下塘村列入全国第一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该区域是一个较完整的具有传统风貌特色和地方特色,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著名的文化人物史量才、马相伯、闻宥等都曾在此居住。在完成前期动迁和规划后,今年计划将在核心区动迁约300户,完善规划的同时启动A段程氏宅、管氏宅和孙士林宅的修缮工作,秉承科学设计和严谨施工理念,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呈现历史建筑的原貌。
  据统计,我区共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00余处。面对这些文化财富,有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近年来先后对费骅宅、钱家桥、秀溪庵、“二夏”墓、陈子龙墓、方塔、西林塔、秀道者塔、李塔、三里桥、袁昶宅、瞿氏宅等多处文物实施了修缮或修护保养工作,并探索出了一条古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让古建筑在接地气、传文脉、育新人等方面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钱以同宅成为展示、弘扬松江古琴文化的传承基地;杜氏雕花楼成为松江区非遗保护传承基地,集中展示松江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氏宅前厅展示明代理学家、书法家张弼生平及书法艺术;观鲈楼展出松江四鳃鲈鱼图文版面,让群众直观了解四鳃鲈鱼历史与现状。
  据了解,下一步,松江区将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建设工作,着重对仓城、府城、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华阳老街等区域的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开发,着力研究历史文化风貌区各具特色的文化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强“上海之根”品牌的宣传,运用多样载体,挖掘“根”的内涵,提升品牌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同时,还将以仓城、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为核心,打造文化消费集聚圈。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工商注册、代理记账、银行开户、公司变更、公司注销、资质办理,就来财穗通企服

更多企业服务